成都万友
  • 1
  • 2
  • 3
  • 4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4新闻资讯4常见问题4解读买车四大误区:并非配置越多就越好  
11月27
2009年
解读买车四大误区:并非配置越多就越好
点击数:117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中国,混合交通仍是交通状况的主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即使如北京四环路、五环路般的高速公路,对向行驶的车道间也只有窄窄的隔离带。人们鲜有交通安全意识。行人过马路很少走人行横道,为了抄近路,环城高速也敢穿;机动车驾驶员很少会主动避让行人和自行车;在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更是能钻则钻,能抢则抢。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前西德的机动车保有量与中国现在的机动车保有量相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在7000至10000人之间;而公安部交管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67753起,造成99217人死亡。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研究开发部技术总监徐焕新博士表示,消费者买车前一定要静心自问,买一件证明、炫耀的配饰,还是买一个保证安全的交通工具?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汽车安全系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们对于汽车安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三点式安全带、ABS、安全气囊,对于其他先进的安全观念则很少涉及。主动安全可以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则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减少乘员的伤害。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经济性,买车人更愿意为什么多付钞票?

  本报于2003年12月曾做“北京居民汽车消费现状及趋势”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居民买车时考虑的前5个因素分别是价格、品牌、安全性、总体性能和油耗。动力性能和配置选择分别位于第9和第11。

  ■误区一:车身越坚硬越好

  许多人看到交通事故会不自觉地抱怨,怎么轻轻地一碰,保险杠就碎了,发动机舱盖也七棱八翘的?这车的质量也太差了。

  解读:好的车身必须做到“软硬兼施”,既有出色的防撞性能,又能有效吸收冲击力。

  ABS、EBD已经被广泛认可,但车身前后吸能区、激光焊接则都是难以确认的概念。

  如果没有坚固的侧面防撞杆,发生侧撞时,乘员的身体就直接暴露在撞击之下;如果没有吸能区的毁损,撞击的能量就会通过车身传递给乘员。

  怎样的吸能区才能做到吸收撞击带来的动能,尽量减少能量传递到乘员舱;进口双面电解镀锌钢板,保证12年防锈,延长车身寿命,间接保障第二、第三个用户的利益;投资千万元购买激光焊接设备,每英寸的焊点数量、每个焊点焊接质量都直接影响车身的刚度。

  ■误区二:油耗越低越好

  解读:在油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将油耗作为选车的重要参考因素。较低的油耗背后,当然是先进的发动机设计和精心调校的悬挂系统、较低的风阻系数和滑行阻力。

  但是,较低的油耗背后,可能是较轻的车身重量,不会有笼式车身,翻车或发生碰撞后车内乘坐人员的安全系数低;较低的油耗背后,是较小的发动机排量和储备功率,中速或高速时提速能力较差,主动安全性降低。

  ■误区三:配置越多越好

  解读:对于商品来说,“性价比”越高,自然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许多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增大内部空间,安装天窗、电视、倒车雷达等配件,而对于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安全部件却常常被忽略掉。钱没有花在刀刃上。

  ■误区四:气囊、ABS更重要

  解读:消费者不要只盯着安全气囊,那只是一个辅助安全设备,而且气囊启动的时机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被气囊打伤、甚至打死的案例都曾出现过。ABS的设计初衷也不是缩短刹车距离,而是在急减速时防止车轮被抱死,保证车辆仍然可以转向,躲避障碍。

  不起眼的三点式安全带反而是在关键时刻救命的东西。此外,可以显著增加照明的氙气头灯、在失去压力的状态下继续行驶的各种失压续驶轮胎都是保证主动安全的设备。
分享到:
版权所有©成都万友汽贸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